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

Rolleiflex TLR,我邁向120的第一步。



2008年初,我正式的跨進了 120 的領域..

拜現在數位化潮流所賜,傳統相機的價格越來越低迷了,我也才能如願以償的開始往中大片幅前進。這個夢想已經好幾年,只是沒有想到,我的第一步是這台 Rolleiflex TLR 。以前的目標是 CONTAX 645 ,後來隨著 CONTAX 的全面停產,在擔心後繼維修以及片幅不夠大的情況下,便慢慢的把目標轉向這台。當然,也是在前輩的推波助瀾下,身中這台的毒害..
不過,這真的很值得。

這種相機我們稱為 TLR(Twin-Lens reflex camera ),跟一般的單眼 SLR(Single-Lens reflex camera ) 不同。單眼相機是影像從鏡頭透過反光板然後經過機頂五稜鏡,所以看到的跟拍到的,幾乎不會有誤差。而 TLR 就不同,上面的鏡頭負責取景,下面的鏡 頭只負責曝光。好處是不會有反光板震動,快門可以很慢,同時這種快門的聲音比較小,比較不會干擾被拍的人。以前的記者也會拿 TLR 來從事拍攝工 作。壞處是近拍會有一些視差,這點就要靠經驗去補齊。

沒有反光板的震動,就是我後來選擇 TLR 的原因。我是個懶得帶腳架的人,所以我選擇相機對於方不方便手持也是一個考慮的原因。當然,有需要上腳架的 時候,腳架就非得要帶不可,而且一定要使用。TLR 的缺點就是不能換鏡頭,不過這對我來說應該是好處。因為我也沒有錢可以買別的鏡頭了,可以強迫自己戒掉敗家的慾望.....。再說,80mm在120上面的視角大概跟135的50mm鏡頭一樣,等於是重新使用標準鏡拍照。剛好,我喜歡標準鏡的感覺。

然而,TLR 相機眾多且複雜,這種型的相機從 1930 年代就有了,很多廠牌都曾經出過。但是現在還在生產的已經很少。即便是 Rollei,產量也是以幾百台在做計算。要找比較老的 TLR 很好找,但是往往都沒有測光表,這就讓我裹足不前。最後在日本找到這台 2.8GX expression 有測光,同時也不會太老。這大概是10多年前所出廠的,我很多鏡頭都不只這個歲數了。除了測光表是電子的以外,相機是全機械的,也不會怕電路壞掉無法拍攝的情況發生。

底片用的是 120 底片,一格底片的成像大小約為 6*6 cm.面積大概等於一般底片的3倍大。大底片的好處是畫面的細緻度會更好,也更利於放大。缺點就是中大片幅的相機都會比以往的一般像機來的重。而  TLR 在 120 相機裡面剛好是個平衡點,他可以拍 6*6 cm 的底片,而重量卻不重,大概是1.3公斤。前年去大陸後,對於相機的重量是越來越在。那一次背太多,在高原下拍照變成是一件很累的事情。或許也是體力變差了,背負能力比以前遜色不少。不過還是輕一點會比較好,就當作是保養自己的身體。


這是國外一個介紹這台相機的網站
The Rolleiflex 2.8 GX - a review

Rollei club


Rolleiflex 2.8 GX 80 Model 2 "Expression"
Mid 1995 - End 1996, 1000 pieces.

Taking lens: Rollei Planar HFT 2.8/80, bayonet 3.
Viewing lens: Heidosmat 2.8/80, bayonet 3
Shutter:Copal Nr. 0 X, 1 - 1/500 sec., B, X-sync.
Film: 120 for 12 exposures exp. 6x6, & 35mm adapter Rolleikin 2.
Built in TTL exposure metering with 2 photo cells.
Dimensions: 10.9x10.8x14.7cm.
Weight: 1,235 grams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